首页 / 区块专栏 /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区块链本质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区块链本质

标题:一文带你读懂区块链的本质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达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资料来源:蒙特卡洛

原标题:巴氏合金柱|浅析区块链本质

原标题:浅析区块链本质

区块链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此期间,人们对区块链的认识经历了快速迭代,出现了多个版本的对区块链本质的理解。很多大咖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们所理解的区块链本质。

例如,《经济学人》定义了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信任机器。李笑来曾谈到他对区块链的理解: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不可变的数据库。常柴对区块链的理解:

区块链是一台信用机器,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止。王家平老师:

我们认为区块链上的数据可以被全网验证,这是区块链系统与互联网最根本的区别。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公开透明,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验证性,但这种开放性、透明性或可验证性是由中央机构决定数据是否公开、是否允许验证的。区块链系统实现了全网链上数据无条件公开透明。甚至为了匹配更多的业务场景,让更多的隐私数据上传到链上,区块链系统也要求数据在最小程度上是全网可验证的。

也有人从通证经济的角度来理解区块链。这些观点很有代表性,也很有道理。

但既然是本质,就只能有一种,那么这些认识角度谁对谁错呢?或者说哪一种更接近区块链的本质?

1.区块链的本质是技术

既然我们谈到了本质,那么什么是本质呢?本质要不断追溯,直到无法追溯为止。只有这样,得到的东西才能称为精华。

我认为只有技术方面才能称为本质。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技术。回到区块链最初的起点,比特币刚诞生的时候,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拜占庭将军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就是解决分布式环境下如何实现一致性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结合。它天然适合多方合作,可以为多方合作提供可信的环境。

为什么区块链适合多方合作?因为它提供了信任。信任是如何提供的?区块链中的数据和代码不由任何一方决定,也不能由任何一方单独修改,因此可以提供信任。

《经济学人》说“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我认为这非常接近区块链的本质。

2.技术可配备协议

上面我们讲的是技术,这是最本质、最底层的东西。

但技术就像农民建造的温室和支撑。温室和支架本身很重要,但我们关心的是播下什么种子,开出什么花朵,结出什么果实。

技术仅提供解决方案。我们用这个解决方案来做什么,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事情。这也是社会上很多人对区块链理解存在差异的地方。

例如,比特币在这个区块链的技术架构上配备了货币协议,定义了货币生成、分配、转移等一系列功能。

如果区块链是技术,那么比特币就是一种协议。所谓协议,其实就是一系列的代码。比特币有很多分叉,比如莱特币,它们也是比比特币做了一些微小修改的协议。

有许多公链使用其他共识机制。它们都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架构之上的不同协议。协议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也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区块链的一部分,因为它们都是挂载在原始区块链上的。

我认为区块链协议可以简单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多方合作协议;

第二类是全网合作协议。

什么是多方合作协议?多方合作协议可以简单理解为联盟链,其中也包括那些采用POS和DPOS共识机制的区块链项目。它们有一定的准入机制和限制,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因此被称为多方合作协议。

现在多方合作已经成为区块链的主流,因为它更贴近现实、更真实的业务,也更容易高效地构建和完成。

还有一种叫全网合作协议。全网合作协议与多方合作协议的区别在于,全网合作协议完全没有门槛。它完全对外开放,免费加入。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

当然,要实现全网合作,必须使用工作量证明。没有工作量证明机制,就不可能构建真正开放、无门槛的全网合作机制。

王家平老师将区块链的本质特征定义为“全网可验证”的概念,同时也重点阐述了“全网”的概念。我长期以来一直采纳他的解释。

但现在我倾向于认为,无论是多方合作协议还是全网合作协议,它们都是区块链上承载的协议,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全部。

3. 可以在协议之上开发应用程序

经过协议层,我们到达应用层。

所有项目在技术层面基本相同。协议级别存在一些细微差别。当涉及到应用层时,差异是巨大的。

从哲学角度看:“技术是本质,应用是现象”。如果我们基于应用层的“现象”来理解区块链,得出的结论将会有很大差异。

根据目前区块链的发展,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应用为三个方面:

1、单纯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的应用

区块链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就是不可篡改。有人说,不可篡改是区块链的本质。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这只是区块链的特点之一。

目前,很多政府机构都在利用区块链的这一特性。例如,很多司法机构已经开始认可区块链上提供的证据,并将其作为可信证据,这就是利用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

还有很多版权项目、物联网、溯源项目也利用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

然而,不可篡改只是区块链最基本的特征。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所有区块链协议都自带的功能。可以算是一个比较简单易懂的应用程序。

2. Token价值转移应用

对区块链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解。它认为区块链的本质是市场经济,区块链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按功奖励人们。原来那些中心控制的东西,现在都移交了。智能合约要完成,原本需要中心组织去创建的事情,现在全部由生态各方来完成。

那么,既然是市场,没有钱还叫什么市场呢?在他们看来:“没有代币的区块链就像没有货币的市场,都是胡说八道。”

目前来看,带有Token的区块链项目确实是主流,这其实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为什么有Token的项目最先发展起来?因为所谓Token本质上是一种标准化的数据结构。

标准化的数据结构意味着同一个协议可以生成大量的Token,并且由于不同Token的底层协议相同,因此可以相互交互。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低成本生成Token,同时又可以进行高层次的交互。高效交互,所以先实现这一部分是符合行业发展规则的。

而且Token也有其特殊的含义,比如孟岩老师提到的通证经济。孟岩老师认为,区块链的本质在于通证经济。通证经济能够改变我们社会的生产关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是的,我也非常同意,这是区块链在应用层面非常大的一个方面。

3、无Token的数据传输应用

个人身份系统、电子发票、跨境汇款以及阿里巴巴和蚂蚁区块链开发的许多项目都属于这一类。

此类应用一般承载于多方合作协议上,多以联盟链的形式存在。

如果说不可篡改是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如果说通证是标准化的价值传输,那么没有通证的项目就是非标准化的数据传输。

一般来说,总会有Token先大规模发展的价值传输应用,最后才是数据传输应用的普及。为什么?因为Token是标准化的数据,这里所说的没有Token的数据一般是指那些非标准化的数据。

如果数据传输是非标准化的,那么就会非常依赖于前期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来做到这一点。需要等待各种协议成熟,需要区块链本身的技术架构。已经定稿,各种协议已经成熟,也有多种可用的DAPP。只有这样,数据交互才有意义。并且还需要大量的用户受过教育,有一定的区块链使用基础。只有这样,此类应用才能真正上线。

4. 结论

本文我们从本质、协议、到应用层面对区块链进行了系统梳理。从技术、到协议、到应用,相当于从点、到线、到面。应该说这个结构非常清晰,也更容易理解。

我相信按照我的想法,大家能够对区块链的本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当有人谈论区块链以及区块链的各种特性时,你可以准确地了解区块链的本质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知道他说的是区块链的哪个层面,是技术、协议还是应用层。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