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ayer2 / 一文盘点主流BTC Layer2及其优缺点

一文盘点主流BTC Layer2及其优缺点

标题:一文盘点各大主流BTC Layer2 及其优劣

本文将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公式,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勾画出比特币Layer 2 生态的整体图景。同时,笔者将从生态实现的角度来分析,什么样的BTC Layer 2更容易获得成功。什么是BTC Layer2?而一个能够落地的BTC Layer2应该具备哪些成功因素?

BTC Layer2 本质上与ETH Layer2 相同。它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跨链+高性能的智能合约网络。核心意义在于,Layer1无法实现的高性能场景和复杂应用可以切换到Layer2来实现。因此,一个能够实现的BTC Layer2本质上是两部分:它可以将比特币Layer1的BTC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链到Layer2上,然后让BTC在Layer2(主流以太坊)上实现一系列复杂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第2层也遵循这个原则)

基于以上共识,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BTC Layer2至少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BTC是否以去中心化方式跨链到Layer 2

用户使用Layer2的第一步是将资产从Layer1转移到Layer2。这个过程是否去中心化、足够安全,决定了Layer2的资产规模,直接决定了Layer2的生死。在比特币Taproot升级之前,比特币无法实现真正的跨链去中心化。其他链上运行的BTC大多采用中心化封装或多重签名方案。例如,RenBTC 使用多重签名来实现(后来因团队问题停止运行),而WBTC 则依赖BitGo 的背书。 2021 年之前诞生的所谓BTC Layer2 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跨链去中心化。因此,BTC Layer2生态系统还没有成长起来。不过,比特币2021年的Taproot升级带来了Schnorr签名算法和Musig2聚合签名技术,为去中心化的BTC跨链奠定了技术基础。

2、BTC Layer2能否获得Layer1主网用户的共识和支持

由于Layer2 是Layer1 的扩展,因此Layer2 的存在依赖于Layer1。同时,Layer2也可以反馈并增益Layer1。 Layer2网络的运行是否使用Layer1主网代币作为Gas几乎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如果二层网络只用一层作为数据备份层,那么二层的经济体系和GAS税收根本不会给一层带来好处,也肯定无法获得一层的支持。这和二层没有什么区别重建一个新的Layer 1,成功的难度可想而知。知道。目前以太坊生态主流Layer 2使用ETH作为GAS,而比特币生态中一些自称是BTC Layer 2的项目并不使用BTC作为GAS。因此,他们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发展。因此,BTC Layer2是否使用BTC作为GAS,决定了它能否获得比特币社区的共识和支持。

3. BTC Layer2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来说是否足够友好?

Layer 2 存在的核心意义在于帮助Layer 1 扩展应用和场景,让Layer 1 无法实现的功能可以在Layer 2 中轻松便捷地实现。因此,Layer 2 的开发语言和入门门槛应该对开发者和用户尽可能友好。如果Layer 2 的设计过于复杂或者开发者和用户的进入门槛过高,那么Layer 2 就很难发挥其真正的扩展价值。众所周知,目前整个加密领域的智能合约开发者都是在EVM生态中成长壮大的。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合约开发者数量约为40万,其中80%以上为EVM生态开发者。因此,我们看到大多数成功的Layer1和Layer2都是以EVM兼容的方式启动的,而大多数不兼容EVM的Layer1则面临着开发者和用户迁移成本高昂的问题,导致生态系统难以成长。

因此,无论是比特币Layer 2还是以太坊Layer 2,是否兼容EVM不仅仅是开发语言选择的问题,还涉及到Layer 2能否真正帮助Layer 1实现生态繁荣的战略问题。 Layer 2 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快速获得开发者和用户,更多地考虑现实和实现,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原生和花哨的技巧。大多数成功的以太坊Layer 2 都选择兼容EVM,而很多比特币Layer 2 则大力宣扬所谓的比特币原教旨主义或所谓的正统,拒绝兼容EVM,转而采用或创建一些相对小众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这也是很多比特币Layer 2没有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BTC Layer2的设计原则,我们盘点一下目前主流的一些BTC Layer2,并比较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堆栈

Stacks定位为比特币的智能合约层,主网将于2018年上线,采用“挂钩”方式实现BTC跨链,通过在Stacks网络上发行sBTC来实现,本质上是一个中心化的映射方法;其网络Gas使用其主网代币STX而不是BTC,参与Stacks网络挖矿的矿工将消耗质押的BTC来挖掘其网络代币。这样的网络设计不仅不会得到比特币用户的支持,甚至会产生极大的反感;它的生态系统使用相对小众的Clarity 作为编程语言。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开发商的涌入。其生态已发展5年,但大部分项目反响平平或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整个生态的TVL不到2500万美元。

概括:

基于BTC Layer2设计的三个原则,Stacks的比特币跨链解决方案仍然是中心化的方式; Stacks网络不使用BTC来运行,对比特币Layer 1的好处不大,很难获得比特币社区的支持;其网络开发语言Clarity相对来说是一个小众,很难引入开发者。近五年来生态系统并未实现大规模发展。事实证明Stacks的设计方向并不是一个理想的BTC Layer2解决方案。

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是最“正统”的比特币Layer 2,它的目标是实现比特币的“全球支付”。核心是让比特币在第二层网络闪电网络上实现快速、便捷的小额支付。但闪电网络不支持智能合约,因此无法在闪电网络上进行与比特币相关的生态应用开发。目前,闪电网络网络上质押的BTC数量约为4000个。或许是鉴于Ordinals协议的成功,闪电团队最近提出了Taproot Assets的比特币资产发行协议。然而,即使可以基于Taproot Assets发行资产,然后在闪电网络上快速流通,这样的组合也只是为比特币资产的发行和流通提供了解决方案,仍然无法支持基于BTC开发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概括:

闪电网络无疑是最“正统”的BTC Layer 2,但其网络不支持智能合约。它诞生的目标是拓展比特币的支付场景。因此,它不是典型的比特币Layer 2。闪电网络目前有4000个比特币质押,约1.4亿美元。虽然已经运行了3年,但其生态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风险承受能力:

RSK 定位为支持智能合约的比特币第2 层。它使用哈希锁将主网BTC 跨越到RSK 网络。但哈希锁仍然是中心化的方式,很难获得比特币用户的信任。因此,使用RSK 跨链的BTC 数量屈指可数;同时,RSK网络目前的共识算法仍然是POW。作为第二层网络,仍然采用性能较差的POW共识机制。它的生态自然很难发展。因此,RSK主网虽然在2018年就上线了,但其生态几乎没有发展起来。作为当年的“十大王级项目”之一,它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

概括:

根据BTC Layer2设计的三大原则,RSK针对比特币资产的跨链解决方案是中心化的; RSK主网性能较差,生态发展聊胜于无。事实证明,RSK 也不是理想的BTC 第2 层解决方案。

液体

Liquid是Blockstream推出的第二层比特币网络。本质上,Liquid 是一条比特币侧链。 Liquid主要服务于机构和资产发行方,为B端提供基于比特币侧链的资产发行和流通。因此,Liquid的比特币跨链解决方案相对中心化,使用11个经过认证的多重签名节点来托管比特币。 Liquid的解决方案类似于联盟权限链。由于Liquid向机构提供金融资产发行服务,因此更加考虑安全性和隐私性。因此,Liquid网络是一个联盟链解决方案,需要获得许可才能访问。 Liquid作为B端服务的比特币侧链网络,有其自身的合理性。然而,为了获得比特币社区和加密货币用户的广泛支持和使用,去中心化和无需许可的BTC Layer 2是更有前途的方向。

概括:

Liquid是一条为机构服务的比特币侧链。它本质上是一个仅限许可的联盟链。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安全和隐私要求较高的传统机构和资产发行机构,Liquid的主要功能较为集中。在资产发行和交易中,对复杂的智能合约功能并不友好。因此,Liquid 的服务范围相对有限,与主流的去中心化BTC Layer2 有着本质的区别。

RGB

RGB的目标是基于BTC UTXO和闪电网络构建BTC Layer2。 RGB自2018年提出以来,由于其许多技术点实现困难,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 RGB的核心设计分为三点:UTXO状态压缩和封装、客户端验证、桥接闪电网络运行非共享智能合约。 RGB最正统的一点就是RGB上运行的数据会被压缩封装到比特币中。在每一个UTXO中,即运行在RGB上的核心数据借助UTXO附着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利用比特币网络来保证资产的安全。不过,这也是RGB一直无法实现的功能;即使这个函数的实现仍然面临两个问题。由于客户端在验证资产时需要追踪每个资产的上游UTXO,因此涉及大量的数据验证。资产转移次数越多,验证难度和验证成本就越大;即使资产可以被验证,RGB智能合约也没有真正在链上运行。每个基于RGB 的智能合约不能交互并且是独立的。如果基于RGB发行的两个代币需要构建Swap,则无法像EVM上发行的资产那样直接实现Swap交互,而是需要转移到闪电网络进行交互,其复杂性可见一斑。

概括:

根据BTC Layer2设计的三大原则,Layer2需要承载高性能、易开发、用户友好的历史使命。 BTC Layer2直接面向应用和用户,不能仅仅停留在所谓的炫酷设计理念上。在这一点上,RGB的架构无疑不符合BTC Layer2的三原则。无论是未经验证的UTXO状态封装、客户端验证,还是在闪电网络上运行非共享的智能合约,这些无疑对BTC Layer2都是不利的。它给开发者和用户带来了巨大的进入壁垒。在这样的Layer 2 上构建比特币应用时,用户体验可想而知。自2018年提出以来,RGB的发展进度一直缓慢。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RGB的复杂度之高以及实现的难度。其未来生态开发者和用户的准入门槛或许也只是想象一下。

BEVM

BEVM 是比特币第2 层,使用BTC 作为GAS,并与EVM 兼容。 BEVM的核心设计基于BTC 2021年的Taproot升级,采用Musig2聚合签名算法实现去中心化的BTC跨链。 Musig2聚合签名算法是Taproot升级带来的,可以允许形成1000个比特币轻节点地址。中心化的资产网络,通过该网络处理BTC资产的转移,保证BTC Layer 2上的资产安全;同时,BEVM网络使用BTC作为Gas,Layer 2上的应用程序将使用BTC作为Gas;最重要的是BEVM 完全兼容EVM,DeFi、GameFi 等可以在EVM 生态中运行的应用可以无缝迁移到比特币Layer 2。用户可以直接在主流加密钱包(如Metamask、OK)中使用BEVM 生态应用钱包等)。未来,BEVM还将兼容更多非EVM Layer 1网络,从而将BTC和BTC链上资产扩展到任何链上,最大限度地扩展比特币生态系统。目前BEVM先贤网络已上线,生态内已有近10个应用。例如,用户可以在BEVM上使用完全去中心化的BTC DEX。用户可以存入BTC/Sats等资产做LP,享受DEX福利等。

概括:

BEVM利用Musig2聚合签名实现去中心化跨链BTC,以BTC作为GAS获得比特币社区的共识和支持,并兼容EVM,可以降低智能合约开发者和用户的进入门槛。因此更加实用,符合BTC Layer2设计的三大原则。然而,与许多宣扬比特币合法性的BTC Layer 2 不同,BEVM 似乎不太“合法”。 BEVM并没有在比特币有限容量的区块空间或有限功能的UTXO内改进设计。相反,它选择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直接将BTC引入成熟的EVM网络,从而降低了比特币生态系统扩展的难度。这是BEVM的设计亮点,同时也会被一些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贴上不够“正统”的标签。不过,在BTC Layer 2赛道上,到底是“合法性”更重要,还是开发者和用户体验更重要,相信市场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比特虚拟机

BitVM是2023年提出的BTC Layer2解决方案,目前仍处于理论阶段。关于BitVM,讨论最多的是其相对“硬核”的技术实现方案。其核心逻辑是在BTC 脚本上运行类似于乐观汇总的欺诈证明。所谓防欺诈,是指当资产交易有异议时,用户可以发起举报。如果交易出现问题,失信方的资产将被没收。一般有效申报时间为7天内(可以简单理解为7天内无条件退货)。但如果用户在7天后发起举报,则该举报无效。即使资产交易出现问题,也会自动保存在区块链上继续运行。 BitVM的智能合约层运行在链下,每个智能合约不共享状态; BTC跨链采用传统的哈希锁进行资产锚定,并没有实现真正去中心化的BTC跨链。

概括:

BitVM 的设计亮点是将链下复杂的智能合约抽象为欺诈证明,并让这些欺诈证明以比特币操作码的形式运行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至于这种方式能否实现,比特币社区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根据BTC Layer2设计的三个原则,BitVM的BTC跨链解决方案仍然是古老的Hash锁,存在中心化问题;由于其可测试网络尚未发布,无法得知其采用了什么方法。它是作为一种语言而发展起来的;鉴于其最大的设计亮点仍处于理论阶段,我们对BitVM 采用观察状态。

总结由于比特币区块链非图灵完备,不支持智能合约,创业团队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比特币Layer 2。 BTC Layer2的本质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将BTC从Layer 1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BTC能够在高性能、高扩展性的Layer 2上实现所有复杂的应用场景。因此,一个优秀的比特币Layer 2可以实施时应该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设计原则,比如是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将BTC跨链到Layer 2,这决定了Layer 2的市场规模和价值上限;是否将BTC与BTC For GAS跨链,这决定了Layer 2能否获得比特币社区的共识和支持;开发语言和基础设施是否对开发者和用户足够友好,这决定了Layer 2生态能否快速成长。

通过盘点目前主流的BTC Layer2项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比特币Layer2的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 BTC Layer2赛道自然承载着拓展比特币生态的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进入比特币社区。支持,能够获得比特币用户信任并且对开发者和用户足够友好的BTC Layer2一定会在这一波比特币生态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