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区块链+医疗 是真创新还是伪革命?

区块链+医疗 是真创新还是伪革命?

标题:区块链+医疗,是真创新还是伪革命?

当区块链技术遇上医疗行业,一场健康数据管理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从比特币热潮到医疗数据的安全存储,区块链的潜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其如何辅助电子病历管理和处方流转,以及在医院实施时可能遇到的挑战。

我最近参与的一个医院项目涉及区块链的技术服务应用,所以我对大家很好奇。当您第一次听说区块链时,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如果是我,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BTC,1个币就可以买房子。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价格仍然非常坚挺。

事实上,区块链的概念最初源自比特币,但现在区块链技术不再局限于所谓的挖矿,并且已经逐渐开始在医疗行业中崭露头角。据艾瑞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健康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区块链技术能否从神秘的幕后走到台前,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

接下来我简单讲一下我对区块链+医疗的理解,以及区块链在医院哪些场景更容易落地。

一、区块链的特点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只有一句话:去中心化。什么是去中心化?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老板,没有领导,也没有下属。这就是去中心化。在去中心化的场景中,每个节点组成一个网络,而这个网络必须由每个节点链接起来。

除了去中心化之外,还有不可篡改、可追溯、透明、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等。这么多专业术语是不是很容易混淆?你认为有医学背景的医生、护士、信息员能理解这一点吗?你能理解这里的业务流程吗?如果我给她一个系统,她能玩好吗?让我们带着疑惑继续往下看。

2、区块链+医疗可以应用在哪些场景?区块链在医疗方面可以应用的场景应该有很多,但我能想到的、比较容易实现的应用场景是电子病历管理和处方管理。

2.1 区块链+电子病历管理区块链采用多节点、分布式存储数据,保证用户信息真实、完整、不可篡改。患者就医时,可以直接查看历史数据,无需二次检查。那么为什么是电子病历呢?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门诊病历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十五年。同时,根据法律规定,住院病历必须保存不少于三十年,任何丢失或损坏均由医院负责。

对于医院来说,政策层面的合规支出是必须付出的硬性支出。对于病人来说,治愈出院后我们就拍拍屁股走人。但对于主治医生和住院医师来说,他们必须在7天内完成患者病历的归档、质控、打印和提交。这是夜班医生和护士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的一项复杂工作。文件整理提交后,须指定专门病案室按照目录编码进行接收、归档、保管。

在这种场景下,区块链是不是更容易进入业务系统并落地?有政策、有需求、有效率提升、有资金。当然,医院目前的情况也需要电子病历的纸张管理、打印、运输和存储成本,购买区块链应用服务也需要服务资源成本。除了成本比较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2.2 区块链+处方管理区块链电子处方确实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让患者凭处方到外部药房服药,实现医院和医疗信息的互操作和实时共享。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发布的药品分开改革方案,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患者在如何服药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拿到处方后,就可以到医院购买药品。也可以到市场上的药店购买药品。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如降压药)的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病程中按照医生的指示购买和服用药物。他们不需要多次去医院开具处方,并且可以免除每次问诊的挂号费。诊断和治疗费用。当然,如果你让医生给你写一张纸质处方,在很多小县城确实是这样。毕竟纸张保存不好,很容易丢失。

3、区块链在医院落地会遇到哪些问题? 3.1 技术挑战1)数据存储和管理:由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存储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传统数据需要共享。多节点存储会间接增加存储成本,也可能导致数据冗余和管理复杂性。如何有效地存储和检索大量健康数据是医院和系统制造商面临的挑战。

2)隐私保护:医疗数据具有高度私密性和敏感性。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数据共享是一个关键问题。区块链虽然具有防篡改、不可逆的特点,但其自身的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大多数医疗数据都存储在本地。如果共享后出现数据泄露,我们应该去提供共享的医院还是申请医院?

推卸责任、扯皮、追根溯源也非常耗时耗力。对于医院来说,一切都好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出现问题,尤其是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这也会间接导致医院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持保留态度,认为多做不如少做,以免惹出麻烦。为了我自己。

或者电子病历共享借阅无法上链。而是连接市卫健委管辖的区域信息平台,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向上级反映。这也是医院的一种妥协。

3.2 政策层面的挑战1)缺乏标准和法规。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法规来规范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这使得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变得困难。近日,我在网上发现,深圳市连锁协会正在倡导建立团体标准项目。好的技术总是需要有人带头推动其商业化应用。严格来说,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并不能算是国家前缀单位,商业+研究的属性会太重。

2)政策层面推广应用。三级公立医院原则上大部分按照市卫健委、医保局等局委下发的红头文件执行。一些非社会团体和协会的意见可能更多是基于专家的建议。医院通常做的就是看看其他医院有没有做过,做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跟进。所以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政策引导和建议,各部门对创新技术没有深入的了解,现在的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对产品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也不会愿意轻易替代现代技术。有些工作模式,除非我们的产品真正能从应用层面达到降本增效的显着效果。说没有兔子也没有鹰并不违法。

3.3 操作层面的挑战1)用户接受度。传统医疗体系中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区块链的了解有限,尤其是这种新兴技术,需要大量的培训和宣传才能广泛采用。例如,推出患者手写签名管理系统,从试点科室运行到向全院推广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另外,医生最擅长的是他自己专业的事情。和她谈论病理学和手术可以让他整天整夜地滔滔不绝。如果要学习一个新系统的话,除非他每天都要操作,而且是高频的系统(比如移动云挂号、移动护理、电子病历等)。检查检查等制度),不然学完就忘记,再学又忘记,再学又忘记,忘记了等护士长先学了再教我。

2)系统集成:例如,区块链技术与现有电子病历管理系统集成时,也会存在某些技术需要解决各种兼容性问题,同时又不影响业务的正常使用。

4.个人对于区块链+医疗应用的不成熟想法。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真的有好处还是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国家一直主张数据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多层次共享。在区块链技术中国可以看到希望的前景。除了医院电子病历和处方管理的场景外,我认为可穿戴设备监测共享和三级转诊随访这两个场景也有适用的场景。

4.1 可穿戴设备监测与共享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很多医院都设立了胸痛、中风中心,治疗是重中之重。如今,病例多发生在40多岁和50多岁的人群中。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在成人中逐渐变得常见。年轻时,他们有工作,生活压力大,透支自己的身体来换取金钱。

以冠心病、心脏病为例,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可穿戴设备,抛开手机,完全独立起来,就可以记录人体在步行、跑步、跑步等不同运动场景下的心跳。游泳、爬山等。记录心电图和血氧变化数据。

通过评估这些活动数据,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和第三方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我们可以跟踪和提醒这些患者的健康数据。实现对人类健康的警示。当心跳不在正常频率范围内时,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及时检测到。如果达到危机值,将直接通知最近的三级医院胸痛和脑卒中中心启动紧急救援。

4.2 三级转诊和随访,特别是县级、市级、省级医院之间,电子病历、影像、检测等文件能否通过区块链共享和识别,例如:初步县级紧急检查,转院该患者在市内三级医院确诊,最终因设备缺乏而转至省级三级医院。很多时候,家属带着医院给的各种厚纸质病历,随着救护车前往医院。一些省级医院需要重复检查。

虽然医保可以用,但医保突击检查已经常态化,现在的焦点也是医院科室过度滥用检查和检测。

或者当患者在省级医院治疗后返回县级医院休养复查时,县级主治医生可以通过授权直接查看患者在省级医院的病历,无需患者携带厚纸质病历要打印的记录。后来他又跑回来了。

区块链+医疗是一项新的创新技术,至少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是这样。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被大家认可和理解。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拙见,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和结论。

作者:林玉虎,公众号:胖虎的康园之路

本文最初由@林宇虎发表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人人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