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 / 报告预测2023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称元界将不属于任何厂商

报告预测2023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称元界将不属于任何厂商

标题:报告预测2023十大战略技术趋势,称元宇宙将不属于任何厂家

Gartner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包括:可持续技术、元宇宙、超级应用、自适应AI、数字免疫系统、应用可观测性、AI信任、风险与安全管理、平台工程、行业云平台、无线价值实现。

“根据Gartner的研究,全球绝大多数CEO大概都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可能会继续经历通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何去何从?” 10月28日,权威技术咨询公司Gartner创新技术研究团队高级研究总监高挺表示,“Gartner正在努力梳理三大主题和十大方向,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构成了明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根据此前发布的《Gartner 2023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明年重要的战略技术趋势包括:以“开发”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元宇宙、超级应用、自适应人工智能;数字免疫系统、“优化”主题下的应用可用性可观测性、人工智能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平台工程; “拓展”主题下的行业云平台和无线价值实现。

针对这些战略性技术趋势,高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进行了解读。

元宇宙:完整的元宇宙在2029年之前不会出现

Gartner将元宇宙定义为通过虚拟技术增强的物理现实和数字现实融合而形成的集体虚拟共享空间。 “这个‘虚拟共享空间’有五个不同的维度:Persistent(持久性);Immersive(沉浸感);Device-independent(与设备无关,AR/VR眼镜只是进入虚拟宇宙的早期端口);Not单一厂商所有(不会被单一厂商垄断);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不仅仅是游戏,更是与物理世界平行的商业数字世界)。”高挺说。

Gartner副总裁Marty Resnick在10月19日的2022 Gartner IT研讨会上提出,构建完整的元宇宙包括三个方面:“Transport(传输)、Transform(转换)和Transact(事务)”。

Transport是现在大多数人都熟悉的Metaverse功能,它可以让用户“离开物理世界,参与虚拟世界”。 Gartner认为,具有游戏、工作空间等传输功能的虚拟宇宙正处于新兴阶段。元宇宙进入更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是虚拟资产在物理世界的使用,并且这个阶段正在形成。 “到本十年末,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具有交易能力和完整经济基础设施的完整虚拟宇宙。”雷斯尼克说道。

Gartner预测,完整的元宇宙将独立于设备,不会属于任何一家制造商。它将生成一个由数字货币和不可替代代币(NFT)驱动的虚拟经济系统。

Gartner 预测,到2026 年,25% 的人每天将至少花一小时在虚拟世界中工作、购物、教育、社交或娱乐;到2027 年,全球超过40% 的大型企业组织将致力于基于元宇宙的项目。结合使用Web 3.0、AR(增强现实)云和数字孪生来增加收入。

对于目前关注的Meta的元宇宙实践,高挺认为“更类似于利用VR将人传送到数字世界的运输路线,未来的元宇宙应该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 ”。在他看来,“元宇宙”是未来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世界。 “如果互联网的数字化程度是10,那么元宇宙的数字化程度可能是100。在数字化程度100的时代,现有的商业格局将被改写。”

高挺表示,“目前只是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暂时看不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假以时日,整个世界将会走向更加成熟的数字化阶段。”观察的指标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比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水平离不开3G/4G网络,元宇宙的崛起会对网络和计算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程度,耳机和眼镜还不够轻便和舒适,在这个阶段,完整的‘元宇宙’还不会到来,我们只会看到一些碎片化的、垂直的场景慢慢实现。”

目前元界初期,哪些商业模式落地概率较高?高挺认为,它是一个数字人类和工业元宇宙平台。

“数字人的最终目标是取代一些基础工作,其核心目标是与真实人类建立心理联系。在技术实现上,第一个目标是数字人要真实,这涉及到光线追踪其次,你需要了解业务,这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最后,你需要了解客户的想法,比如面部表情识别、语义分析等。 “目前正处于商业化的关键时刻。”高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其次,高挺认为,“工业元宇宙”是更复杂的数字孪生。数字孪生解决了工厂流水线改造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的问题。它采用数字模拟和模拟的方法,在虚拟世界中优化装配线,然后直接应用于物理世界,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省成本。 “目前这个领域的痛点在于跨行业问题。比如一家科技公司想要推广产业元宇宙,但行业细分领域很多,从哪里入手?可能会出现山河水的问题。”即便有一定的行业基础和算力,但在跨行业落地时也很难占据领先地位。”

可持续发展:让减碳为企业创造利润

Gartner 预测,可持续发展将贯穿2023 年所有战略技术趋势。在最近的Gartner 调查中,首席执行官们表示,环境和社会变革已成为投资者的三大优先事项之一,仅次于利润和收入。

高挺在解读中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持续目标更直接指的是“双碳”。 “双碳”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保证我国能源安全自主可控,因此需要长期建设和投入。

当前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来应对“双碳”。 “也许除了占全国碳排放量40%的发电企业之外,一些企业目前对‘双碳’的感受并不强烈。但有一天所有企业都会被纳入这个框架。如果他们做好准备早期,或许“双碳”不再是企业必须承担的成本,而是可以利用一些技术主动减少“碳”,将这部分变成企业的收入来源,比如马斯克就做出了这样的贡献。通过出售碳指标可以赚取数十亿美元。”高挺说。

超级应用:来自中国的技术趋势

超级应用是集应用、平台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应用程序。它不仅拥有自己的一套功能,而且还为第三方开发和发布自己的微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平台。 Gartner预测,到2027年,全球超过50%的人口将成为多个超级应用的日常活跃用户。

Gartner 杰出研究副总裁Frances Karamouzis 表示:“虽然大多数超级应用都是移动应用,但这一概念也可以应用于Microsoft Teams 和Slack 等桌面客户端应用。关键是超级应用必须能够集成和集成替换客户或员工使用的多个应用程序。”

高挺认为,“超级应用”实际上是一种从中国蔓延开来的技术趋势。最重要的案例是支付宝和微信,它们拥有庞大的用户量、流量和强大的小程序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被很多西方国家模仿。比如日本软银和雅虎有一家合资公司,叫PayPay,与支付宝类似。”

自适应人工智能:迈向“在线训练和在线推理”的未来

自适应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在运行时和开发环境中持续、重复地训练模型并学习新数据,快速适应在初始开发过程中无法预见或获得的现实世界的变化。这些系统根据实时反馈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或运营场景的快速变化,其中不断变化的企业目标需要优化响应时间。

“自适应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指传统人工智能系统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这就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模型训练完成后,能否继续应用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第二。其次,需要添加更多的训练数据来迭代模型。第三,我们希望模型最终在推理过程中产生一些个性化的结果,而不是笼统的结果。 ”高挺认为,对于AI模型来说,这意味着训练和推理将逐渐增多,走向“在线训练、在线推理”的未来。

数字免疫系统:通过“疫苗”提高系统稳健性

根据Gartner 的调查,76% 负责数字产品的团队现在还负责收入。因此,首席信息官们正在寻找新的实践和方法,使其团队能够实现高业务价值,同时降低风险并提高客户满意度。数字免疫系统为他们提供了满足这一要求的路线图。

数字免疫系统通过结合一系列数据驱动的手段,提高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 Gartner 预测,到2025 年,投资构建数字免疫系统的组织将能够将系统停机时间减少高达80%,而减少的损失将直接转化为更高的收入。

“数字免疫系统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当时指的是全自动的反病毒解决方案。今天的数字免疫系统是指一套用于构建稳定系统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和实践。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变化:传统的软件工程领域主要依靠基于测试的软件质量体系来保证软件的稳健性,但如今,仅靠测试已经不足以通过类似的手段来提高系统的稳健性。 “疫苗接种不是某一项技术,而是一套六大核心模块:可观测性、人工智能增强测试、混沌工程、自动修复、站点可靠性工程、供应链安全。”高挺说。

应用可观察性:更准确的数据驱动决策

当任何相关方采取任何类型的操作时,都会生成包含数字特征的可观察数据,例如日志、跟踪、API 调用、停留时间、下载和文件传输。应用可观测性以高度协调和集成的方式反馈这些可观测的特征数据,创建决策循环,提高组织决策的有效性。

“可观测性原则”是通过观察系统外部输出的信息来判断系统内部的状态,进而对系统进行优化。这项技术的大背景是企业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会产生相应的数据结果。 “当我们收集输出反馈数据结果时,我们可以叠加一些场景信息,即通过行业知识和行业理解来解读数据。最后,我们利用AI分析方法为决策提供建议,以优化决策。优化后“决策时,这个决策会被再次执行,产生更多的数据,从而建立反馈循环,做出更准确的数据驱动决策。”高挺解释道。

人工智能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可解释性和公平性问题

许多组织在管理人工智能风险方面准备不足。 Gartner在美国、英国和德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1%的企业组织经历过AI隐私泄露或安全事件。但调查还发现,积极管理人工智能风险、隐私和安全的组织在人工智能项目上取得了更好的成果,与不积极管理这些能力的组织相比,更多的项目从概念进入阶段。验证阶段进入生产并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高挺表示,“本质上,这种趋势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人工智能模型背后的可解释性或公平性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互联网电商巨头可以通过AI系统追踪物流仓储部门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统计每个员工的“钓鱼时间”,然后自动生成“《解雇指令》”,这样的算法是否公平?

平台工程:优化开发者体验

平台工程是一组机制和架构,用于构建和运营支持软件交付和生命周期管理的自助式内部开发人员平台。平台工程的目标是优化开发者体验,加快产品团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速度。

“平台工程本质上是通过一些工具和流程,为企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提供一个自助开发门户,或者说内部开发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覆盖应用程序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运营需求,由专门由平台工程团队创建和维护,也就是说,开发人员编写代码后,可以将其放在平台上,然后平台的自动化工具将完成自动化的发布工作,这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有两个好处:第一。 “一来,不需要过多参与后续的运维过程,二来也很少需要接触底层基础设施。”高挺说。

Gartner 预测,到2026 年,80% 的软件工程组织将拥有平台团队,其中75% 将包括开发人员自助服务门户。

行业云平台:云服务新模式

行业云平台通过结合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支持行业应用场景的行业模块化能力。企业可以利用行业云平台的封装功能作为基础模块,形成独特、差异化的数字化业务项目,从而提高敏捷性、促进创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同时避免单一供应商锁定。

高挺认为,行业云平台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云服务模式,将当前公有云的IaaS+PaaS层结合起来,然后以此为技术基础,将定制化的SaaS解决方案拆解成可重复的解决方案。使用的业务功能模块。这个业务功能模块是提供给企业的,可以让企业做一些定制开发。该模式比传统的“IaaS+PaaS模式”增加了更多的业务功能,比SaaS模式更加灵活。它是介于两种传统模式之间的一种新的云服务模式。

Gartner预测,到2027年,超过50%的企业将使用行业云平台来加速其业务项目。

无线价值实现:补足供应链体系最后一环

由于没有一种技术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企业将使用一系列无线解决方案来满足所有场景的需求,包括办公室Wi-Fi、移动设备服务、低功耗服务和无线电连接。 Gartner 预测,到2025 年,60% 的企业将同时使用五种以上无线技术。

网络将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连接,它们将使用内置分析来提供见解,并且它们的低功耗系统将直接从网络获取能量。这意味着网络将直接产生商业价值。

高挺以以色列Shufersal超市为例。 “Shufersal超市有很多用来存放蔬菜和水果的塑料篮。这些塑料篮里有很多物联网监控芯片。总共大约有100万个物联网设备。这些物联网设备可以监控里面存放的蔬菜。”购物篮的实时位置和温度帮助超市解决供应链管理和冷链管理问题,弥补供应链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