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 / 虚拟宇宙将在哪里扎根?

虚拟宇宙将在哪里扎根?

标题:元宇宙将在哪里生根发芽?

数字人物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创建的、接近人类形象的数字人物。广义上,二维动画、游戏、CG等领域的人物都可以算作数字人。本文作者从4个指标来分析虚拟数字人。我们来看一下。

去年九月,元宇宙的概念开始受到关注。当时,笔者对元宇宙(从《失控玩家》到元宇宙)发表了一些看法,认为无论是价值判断还是技术积累,元宇宙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近一年多时间里,Facebook更名Meta、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入局、Roblox股价火箭般飙升等重大事件,随后热度逐渐淡去。近日,Meta和Roblox两兄弟发布了第三季度财务亏损,以及Meta大规模裁员等信息,足以宣告元宇宙第一个泡沫的破灭。

诚然,这部分是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和疫情的严重影响,但总体而言只会缩短泡沫期。即使元宇宙是一个极具前景的领域,也无法逃脱技术发展的Gartner曲线规律。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特别是在硅基革命已经进入尾声(芯片制造工艺逼近量子极限、摩尔定律已经失效)、新技术革命已经到来的时代。尚未出现时,市场希望有新的故事来支撑市场信心。但“没有技术基础的故事就像一盘沙子,不需要风吹,走两步就会散架”。

笔者也体验过几款AR机型,不得不说,与近十年前的Google Glass相比,无论是从交互方式(手机屏幕作为遥控器)等软件层面,还是从硬件水平如重量、续航、成像清晰度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像《半条命:艾利克斯》这样的现象级游戏也出现在VR中。但不得不说,目前的硬件条件、交互方式、智能等还不足以支撑元宇宙的宏大叙事。

但有一个领域让我觉得有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向,那就是数字人。

一、数字人类概述说起数字人类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89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就启动了“可见人类计划”。顺应虚拟宇宙的潮流,数字人的老树发芽了新芽。

数字人物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创建的、接近人类形象的数字人物。广义上讲,二维动画、游戏、CG等领域的人物都可以算作数字人。数字人有四个关键指标。

1)图像的模拟程度

机器人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恐怖谷效应,这也适用于数字人类。当数字人的形象是2D或3D卡通形象时,人们会很容易接受。但当数字人与真人的形象越来越接近时,就会陷入恐怖谷,导致人们与人偶、尸体、僵尸等产生不良联想。当数字人无限接近真人时,人们的主观感受会再次变好,甚至可能产生这是一个真人的错觉。

看过CG电影或者玩过AAA大作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些感受。虽然他们知道电影和游戏中的人物都是通过数字技术渲染出来的,但他们总觉得又假又实,深受震撼。

2)表情和动作的模拟程度

有了模拟图像,还需要让数字人像真人一样动起来、有表情。这也有恐怖谷效应。现在,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表情和动作捕捉解决方案也日趋成熟。甚至可以直接使用GAN等算法将真实人脸实时渲染成二维人脸。

而且,表情合成技术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表情合成技术可以直接生成数字人表情。

同样,动作合成技术的研究也在有序进行。现在,数字人类可以根据输入描述自动生成动作。相信未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游戏和CG电影中的人物动作将变得越来越真实、流畅。

3)语音模拟程度

目前,语音合成技术(TTS)也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领域。如今,不少营销电话、电话客服都采用了TTS技术的智能客服,说话声音与真人非常相似。当今的许多视频编辑软件都融入了自动语音和字幕生成技术,为视频编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智力程度

数字人除了拥有与真人相媲美的形状、动作、声音之外,还必须被赋予灵魂,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甚至拥有情感。这个领域目前比较薄弱,会出现更多的伦理、法律等问题。

现在很多公司都推出了图像好、声音甜、动作真实、还有一定智能的数字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

2. 数字人将彻底改变谁的生活?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把数字人放在前台来吸引眼球,所以你可能会认为基础的前台、客服等人员可能很快就会被数字人取代。

笔者虽然没有从事过数字人领域,但是做过智能客服相关的工作。事实上,看似简单的客服工作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突破起来相当困难。

因为客服是一个实时对话的场景,我们无法预测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所以我们需要智能客服来实时解答客户的问题。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相当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多轮对话。不仅话题会随着谈话而随时变化,更重要的是,区分客户的情绪和诉求,从而提供适当的支持。然而,人工智能目前主要表现的是强逻辑性,缺乏情感。距离取代真人客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认为,真正应该感到危险的是娱乐圈的偶像明星。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一项新技术更容易在高附加值领域推出,因为它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支撑该技术的巨额资本投入。娱乐业就是这样一个领域。各种天价薪酬已经不再是新闻了。公众只能望而兴叹。

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偶像也不稳定。通过娱乐新闻,人们感觉偶像明星时时刻刻都在毁坏自己的房子。偶像明星也有明显的头部效应。一旦走红,机构可以赚大钱,但这也意味着一旦房子倒塌,其前期投入的巨额投资将彻底打水漂。而当合同到期后,续约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成本。

但数字人是经纪公司的数字资产,其行为是可控的。与现实生活中的偶像相比,数字人具有巨大的效率优势。

其次,要看市场需求。我们一直以为娱乐圈的偶像都是像我们一样真实的人,我们喜欢他/她这个人。但它的标题已经说明了一切。偶像是一个傀儡,一个形象,它在聚光灯下的表现与它的现实生活无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只要出现在公共场合就是在表演,粉丝们也更加痴迷于他们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娱乐圈中房屋倒塌事件层出不穷。即使年轻的偶像有一个暧昧的伴侣,很多粉丝也会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更何况还有与人设不符的现实生活状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完全可以被数字人取代。

事实上,这个更替的过程早已在悄然发生,每一个痴迷二次元的人都是这场伟大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更不用说早已红遍全球的初音未来、洛天依等二次元偶像了。还有掏空粉丝钱包的红极一时的《恋与制作人》,以及伴随着《原神》等现象级游戏崛起的诸多二次元形象。二次元社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经历了中国爆发式发展。据《中国二次元内容产业白皮书》统计,预计2021年二次元群体数量约为4.6亿,而2020年这一数字约为3.7亿。

再次,这取决于技术的可行性。其实偶像明星并不需要和粉丝有太多的互动。他们只需要按照书面剧本表演,与粉丝保持距离即可。这只会让粉丝陷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疯狂。

所以在图像、动作、表情、声音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的今天,数字偶像完全有能力表演。

而在数字偶像拥有足够的智力和情感之前,有一个完美的过渡方案,那就是利用追踪技术,让真人扮演偶像明星在幕后进行表演,与粉丝实时互动。形象好、演技好的真人很难找到,但幕后表演者的门槛却大大降低了。

同时,数字人不需要依赖VR、AR、MR等新兴设备。如今的电视、电脑、手机等屏幕已经成为它们展示的舞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看能否带来生力的改变。大多数行业的崛起,只要提高生产效率,其实就能带来美好生活;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是生产力本身的提高。数字偶像属于后者。试想,现在培养一个唱歌、跳舞、说唱、篮球都擅长的练习生,需要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但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数字人只需要一瞬间就可以掌握唱歌、跳舞、说唱、篮球、武术、表演、绘画等技能,而且所学到的技能都是顶级的技能。

这种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造星速度。现实生活中的偶像将如何与之竞争?

3、数字人的未来展望笔者认为,娱乐产业的未来一定属于数字人。

想想当今网上可用的各种美容技术,它们实际上与数字人使用的技术相似。能够将人体图像实时转换为数字人体图像是一次更彻底的重塑。

届时,每个人都可以在数字世界中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外貌和体型,甚至选择自己想要的声音。届时“人人都是明星”将不再是一句乌托邦口号。

二次元的快速发展趋势也说明了数字偶像的巨大前景。而且,数字偶像不仅能在二次元领域发力,在娱乐领域对当下现实偶像也有着巨大的颠覆和替代。暂时难以撼动的可能是那些实力派演员。毕竟情感剧是人工智能暂时难以进入的领域。

当前二次元与娱乐领域的分离,也潜藏着巨大的商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个性。可以想象,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四大天王、周星驰、毛阿敏等少数明星就可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每个明星都有大量的粉丝,粉丝数量巨大。影响。但现在大大小小的偶像明星纷纷涌现,并且拥有自己稳定的流量圈子和成熟的商业模式。

数字偶像就极其符合这一趋势。毕竟真正的偶像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看到的偶像都是一样的。但数字人不仅具有很强的学习和进化能力,而且还可以比作成千上万的人。即使拥有相同的IP形象,大数据算法也可以根据每个粉丝的喜好,个性化数字偶像的性格、爱好、行程等行为。

到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属偶像。他/她的外表是天堂般的,符合你的审美品味。无论身材、声音、性格、爱好、言行,都符合你的想象。他/她没有令你厌恶的坏习惯,也不会出于私欲做出伤害你的事情。

他/她不仅可以出现在电影、电视剧、游戏、演唱会、真人秀等节目中,还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你的身边。如果你愿意花足够的钱与你心爱的数字偶像建立比《恋与制作人》更真实的爱情关系怎么办?

那么如此巨大的想象空间难道就没有前景和诱惑吗?当资本家、企业主看到完全听话、可以量产的数字偶像,当粉丝看到完全符合自己想象、可以随时陪伴的数字偶像时,谁能不为之疯狂呢?

更有可能的是,数字人类是打开人类进入虚拟世界的重要钥匙。当人类已经习惯把数字偶像当作真人来对待时,就在生活和情感上接受了数字人。那么当虚拟宇宙成熟之后,人类就会更加自然地逃离现实,进入虚拟世界。

先生,时代变了!

专栏作家

产品狗,微信公众号:apmdog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逻辑产品经理致力于将科学思维与产品经理方法论相结合。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教育领域,专注于产品孵化、需求挖掘、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产品技能。

本文原创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许可证。

本文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人人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