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个人认为,中国大陆这几年的“一刀切”禁止政策有效规避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在区块链非理性繁荣的时候,对区块链的监管非常及时和果断。付饶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日,国家网信办先后颁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香港虚拟资产监管规定、新加坡正式立法《支付服务法案》。笔者认为,这标志着区块链行业进入监管时代。
三地监管有何差异?
首先我们看一下三项新政策的发布主体:中国大陆是互联网监管机构,香港和新加坡是金融监管机构。我认为这是因为三地监管机构对区块链属性的理解不同。例如,中国内地金融监管部门多次三令五申,不允许ICO和变相ICO在中国内地出现,因此不可能针对违法事项出台监管政策。
其次,从出台时间来看,香港证监会最早,是去年11月1日。国家网信办于去年10月发布征求意见稿,今年1月正式启动,2月实施。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今年一月正式推出。事实上,三地对于区块链的监管研究可以追溯到2014年和2015年。笔者认为,近期密集出台的法规是对2017年至2018年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领域乱象的回应。也是实施监管的必然过程。
第三,看三项新政策的调控对象。中国大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提供者,香港是数字资产交易机构和投资数字资产的基金,新加坡是最广泛的(因为是对之前一些政策的回应)。整合),覆盖支付领域各个环节的玩家。这不仅包括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司,还包括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公司。
星洲和香港各有什么优缺点?
笔者不是政策制定者,但我推测,出台政策的地区一定希望规范行业,让相关企业在辖区内蓬勃发展,创造税收、刺激就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和地区。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两大金融中心,拥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资源优势。它们已成为西方项目进入大中华市场、大中华项目吸引欧美资源的选择。两地相比,各自的优势也很明显:香港依托内地和东北亚,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新加坡距离东南亚、南亚较近,背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身体。两地政府也深知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区块链行业也是一个新兴事物。因此,他们在可控范围内推出沙箱、一定缴费限额下免监管等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当地。
STO会成为主流吗?
1月24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禁止当地一家首次代币发行(ICO)项目公司推出证券型代币发行(STO)项目。据我了解,世界上还没有国家专门针对STO制定监管框架,也没有STO项目达到公开交易流通的阶段。详细看具体问题,有些STO项目被视为证券发行而受到监管。事实上,在目前的监管现状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都在观望、“对标”,并不想成为第一个发放牌照、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STO不如传统IPO难度低。
事实上,目前业界对于区块链将向何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相信STO 是区块链未来的人被视为激进分子。他们认为,证券化代币具有快速结算、低执行成本、自动化合规、全球流动性和分散所有权等优势。还有人认为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是区块链的未来,被视为改革派。他们不看好STO的主要原因是公链无法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交易成本并不比IPO便宜,运行速度不一定更快,低价值的资产不会因为区块链而变得更值钱。流动性仍受法律约束。行业参与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行动,一些讨论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港股上市会成为产业链常态吗?
火币、okEx相继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这些举措可以解读为引导资本流入、扩大影响力的必然阶段。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公有链公司将会出现。但是否会出现在香港还不确定,因为香港证监会是各地比较保守的监管机构之一,他们同意的东西肯定在其他地方也成功实施了。
“反洗钱”能否改善“数字货币是洗钱首选工具”的负面印象?
如果洗钱工具成为数字货币的主流应用场景,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天所有数字货币都会归零。因为虽然中本聪的愿景可能是让任何政府都无法监管数字货币,但运行了十年的数字货币行业实际上告诉我们,政府不会消失,监管永远存在。
当然,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应用场景还是由使用工具的人来选择。不排除少数人的投机活动给数字货币带来了负面印象,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正确认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这种印象可能会改变。
监管沙盒有何难点?
监管沙盒机制很好。给了相关企业尝试和犯错的机会,也给了监管机构学习的机会。
当然,我们必须摸着石头过河,相关政策也必然需要不断调整。以香港为例,尽管新政已经实施三个月,但尚未有机构宣布进入沙盒监管。由此可见,连进入沙箱都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进入后的监管了。政府设定这样的门槛合适吗?是否需要反思和改正错误?我认为会有一些变化。
中国大陆未来的监管趋势是什么?
我觉得中国大陆这几年“一刀切”的禁止政策,有效规避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在区块链非理性繁荣的时候,对区块链的监管非常及时、果断。时代变了。目前全球数字货币总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而日交易量仅为50亿美元。总市值与中国个别上市公司的市值相当。全球拥有数字货币地址的人士对此持乐观态度。人口有几千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亚洲。许多中国内地员工为了合规而选择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业务,这也是既成事实。
中国内地一些省市已经注意到区块链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大陆或许能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区块链。
(作者: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内容来自链得得开放内容平台“得得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