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浩
区块链被“命名”,空气中瞬间弥漫着区块链的味道。
时下流行的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后是什么?它会改变什么?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都在区块链陌生而又热烈的味道中显得风起云涌。连日来,区块链概念股集体爆发,批量涨停,成为市场最大焦点。
一位在央行研究机构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朋友告诉笔者,给高管讲解区块链的陈纯教授对此感到有些无奈,以至于贴出了演讲的速记稿。他在十月中旬捐献。陈纯表示,“我只讲了联盟链,强调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我的演讲与货币无关,与资本市场上那些莫名其妙的公司无关。 ”
笔者总结了他10月中旬新公开的演讲内容。他对区块链有8个观点和主张:
首先,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例如,中国“十三五”规划已将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列为重大项目。
其次,我国区块链技术研究热点集中在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上,区块链的监管技术也非常重要。
第三,区块链的监管技术是区块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之一。
第四,解决链上链下数据协作技术问题是联盟链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五,联盟链技术可以在国内金融、法律、医疗、能源、娱乐、公证等领域实现产业应用。
第六,区块链技术只是一个开始。如果网络技术没有突破,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将很难提升。
第七,区块链项目落地后,没有良好的监管,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第八,国内大规模应用区块链赋能经济建设主要采用联盟链。其监管相对可控,应对安全等各种挑战的表现也相对较好。但与国际相比,中国的区块链联盟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陈纯教授对区块链技术的判断是,其核心价值在于其技术特性本身,即多中心点对点传输。这使得所有参与者都拥有完整、公开、不可篡改、可追溯、可审计的交易信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区块链是通过技术手段低成本建立信用中介机构,同时让所有参与者共享数据控制权的平台。只有提供了技术方案并且相对可靠,但只是稍逊一筹,区块链技术才能应用于实际应用。区块链监管非常重要。而且,他判断现在还不可能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区块链技术。联盟链与区块链不同。联盟链是指现有的多中心数据管理技术。业内人士提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需要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这是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清楚地理解区块链的本质和它所包含的三个要素,即分布式系统(包括记账和存储)、不可篡改的数据结构、共识算法,你就无法理解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基于基础和因果关系,区块链技术可能进一步成为一种营销工具。
自2014年以来,各国竞相研发区块链技术。这项新技术很快引起了中国金融界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被认为是构建未来网络空间的核心关键技术。然而,区块链技术潜在的漏洞和安全风险也引起了应用推广者的警惕和担忧,甚至引发了究竟是技术革命还是产业泡沫的争议。但看到海外科技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政府机构也布局区块链发展,中国有了紧迫感,更加理性的声音开始盛行。
2016年左右开始,中国的区块链热潮迅速升温。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在研讨会上表示,要积极理性看待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块链更广泛、更健康的商业应用发展。
央行研究所前所长姚玉东也在一次会议上预测,自2008年区块链问世以来,相关争议一直持续至今。可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2018年以后会相对成熟,所以这是一件不能操之过急的事情,可能会发展得很快,但不会快很多。因此,姚玉栋提出可以用哲学的方法来面对这两个不可避免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区块链是一场技术革命,但我们认为它是泡沫;第二个错误是区块链不是技术革命,但我们却判断它是技术革命。
姚玉东认为,既然这两个错误无法避免,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比较这两个错误的成本。 —— 第一个成本,如果真的是一场技术革命,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泡沫,结果就是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可能会错过这场技术革命。这个代价是非常沉重的。这或许就是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的代价。第二个成本是,如果不是技术革命而是泡沫,但是我们认为这是技术革命,我们就做了很多努力,可能在这个业务上投入了很多钱,但最后却是一切都是徒劳的。这个价格,花了很多钱。哪一个成本更高?也许第一个更贵。姚玉栋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策略是紧随其后。
有媒体还曝光了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去年4月10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表达的对区块链的三点看法。首先,区块链不能与货币结合,因为它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但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主要经济政策之一。不仅不能去中心化,而且必须以国家发行的货币为基础。基于垄断,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被颠覆的;其次,不适合与金融结合,因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区块链对于提高金融效率帮助不大;第三,最好用在实体经济中,比如可以利用它的不可篡改的特性来发挥艺术、考古鉴定的作用。
他当时强调,区块链推出这么多年,他还没有听说有哪个国家或公司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价值。如果一项技术很少有实际落地效果,但大家都说好,那么不能排除有炒作的成分。
陈纯的观点似乎更为客观: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并不平衡。虽然部分技术已经可以满足少量节点、中低频服务、不太复杂的智能合约等业务需求,但整体技术体系需要一定的成熟期;其次,不同框架之间缺乏标准,互操作困难;此外,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各行业结合,目前还处于相互探索阶段。
一方面,陈纯提醒,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应用衍生出来的技术。它需要应对现有的安全风险和挑战。需要投入新技术研发和实践,推动其成熟应用,推动区块链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一方面,也强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学习区块链的概念和技术。尤其是区块链概念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后,不少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区块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近一年多来,涌现出一大批区块链底层或应用公司,竞相开发区块链技术和实际应用。这些都是区块链发展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网近日发表评论,似乎是为了回应当前的一些观点:区块链的发展确实可能面临监管风险,但早期的监管问题一定是前沿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向大规模应用迈进。全球科技创新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强度和活跃时期。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信息技术作为寻求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围绕信息技术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日益复杂化、激烈化,甚至与贸易争端、外交博弈、军事竞争交织在一起。因此,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发展与未来国际竞争格局密切相关。如果我们不开发区块链,从长远来看,我们就有落后的风险。因此,监管体系的建立必须尊重技术发展规律,着眼世界和未来竞争,将防范风险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这篇评论还特别强调,中国必须走在区块链发展的最前沿。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媒体乃至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区块链才能成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真正发挥其在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作用。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如果把区块链这一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比作咖啡,我们期待尽快在中国品尝到它最新鲜、最成熟的味道。
(作者为本报首席评论员)
见习编辑:李倩楠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