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带动了移动金融的蓬勃发展。以移动支付为基础服务和切入点,加载丰富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是互联网公司占领用户场景并在基础用户场景的基础上进行附着。金融服务的共同目标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钱包产品,争夺用户,抢占市场制高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市面上七款知名的钱包产品。
NO.1 支付宝
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借助淘宝、天猫系统,在移动支付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支付宝瞄准的是国内庞大的家庭财富市场。 2013年推出余额宝,推出仅四个月,其股本就突破500亿元。然而,随着余额宝收益率跌破3%,支付宝的用户新增率和AUM(客户管理资产)陷入停滞。作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产品和用户入口,支付宝深知需要渗透更多高频用户场景。支付宝的选择是社交,但其推出的支付宝钱包8.0版本看起来和微信一样,缺乏足够的创新诚意。 2016年春节期间,看似不错的“咩咩咩”活动,节后却遭到了用户的诟病。不仅花的钱打了水漂,还很快“流失了粉丝”。
建议:何必去“追”微信呢~
NO.2 微信钱包
自2011年推出以来,微信钱包在移动支付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支付宝的存量概念不同,微信支付打造流量王国,提供最佳的移动支付体验。
微信钱包的有力武器:微信红包在2015年春节期间赚得盆满钵满,收获了大量用户。据说“一夜之间赶上了支付宝”。微信先后整合了团购、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理财等服务,在社会金融领域的领军者地位不容小觑。但从目前来看,微信用户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互联网金融用户。从今年3月1日起,微信开始向用户收取提现费用,这是微信“基金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两个方向之一,看起来不太明智,但确实是无奈之下的最佳选择。不过,微信钱包这次却没有这么做。移动支付领域最大的市场潜力在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单纯的流量很难创造出好的收入,但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希望微信能够承载更多的快捷功能。
建议:收取提现费确实不是一个好主意~
NO.3 T钱包
T Wallet是腾邦集团在2016年初推出的,推出后并没有看到它在花钱吸引市场上的新用户。这可能是因为资金和互联网巨头根本不是一个级别,血汗钱烧不完。
T钱包拥有金融、积分、跨境购物、旅行、旅游、创客、VIP七大业务渠道。难得的是,所有产品均由集团自有业务部门提供。这也体现了腾邦的务实布局。从产品细节和用户体验上,还是可以看出这款APP下了很大的心思。目前在理财、跨境购买、机票、旅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可以说T Wallet是目前产业公司中最有前景和最值得期待的钱包产品。
建议:花点钱,酒香巷子暗~
NO.4 百度钱包
百度钱包成立于2008年,定位为“可以返现的钱包”,但迄今为止产品特色尚未凸显。虽然它看起来像一个“钱包”,但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卡夹”。
百度钱包借助百度糯米提供的使用场景,金融元素并不多。在国内市场钱包格局基本确定的前提下,错过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红利期、没有突出特色的百度钱包一直不温不火。从现状来看,国内普及率一直不高。今年4月1日,百度钱包利用海外市场包抄国内市场的策略,推出Monica Pay服务抢占出境游市场,最终获得市场好评。
建议:隔行如山~
NO.5 银联钱包
说到财力雄厚,银联钱包名列第一。
银联于2013年推出银联钱包,在线下掀起了“圈地运动”。点击银联钱包,你会看到优惠券、返利券、电子门票。联合商城线下折扣模式迅速让银联钱包深入人心。一批粉末被圈了起来。不过,相比更熟悉互联网的BAT,银联钱包的用户体验确实不太好。 2016年,随着支付宝、微信席卷线下市场,银联钱包开始在市场上“消失”。
建议:好的互联网思维在哪里?
NO.6 京东钱包
京东钱包于2015年4月由网银钱包更名而来,是京东支付系统的一部分。
与同样源于电子商务的支付宝相比,京东钱包在定位、策略、具体业务上都极其相似。市场同质化竞争给京东钱包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此外,京东钱包在社交平台领域的落后也导致其错过了去年的用户争夺战,市场前景堪忧。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京东一如既往的财大气粗,在钱包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APP的各种细节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细节,还是有很多值得喜欢的地方。
建议:呃~强哥,好好对待你的奶茶妹妹吧~~
NO.7 一个钱包
2014年,平安推出“一钱钱”,旨在抢占微信社交金融市场份额。经过半年的经营,马明哲亲自调整了战略定位。 2.0版本的主要功能完全回归理财和保险。还设计了强调轻松胜利的“懒星人”卡通形象。老马甚至把自己变成了卡通财神来吸引用户。不得不说,回归平安集团最擅长的综合金融服务的一钱一虽然失去了一些钱包产品应有的支付功能,但鉴于其优秀的用户体验,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而强大的国内市场背景,2015年后,一茜茜开始在国内市场变得“野心勃勃”。
建议:互联网金融应该更多地留给年轻人~